7月28日,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第二批网络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,涉及四种不同类型的刷单方式,对直播带货中虚构关注度、流量,雇佣专业团队、“刷手”,虚假交易拍A发B,“寄空包”等方式“刷单炒信”行为进行曝光。
在电商平台上,用户评价往往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参考因素。也正因如此,一些不良卖家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、获取更多交易机会,寻找“刷手”进行虚假交易,以不正当方式提高商品销量、用户好评度和店铺信誉,这种行为叫做刷单炒信。
自互联网经济诞生以来,“刷单炒信”现象就如影随形。由于互联网用户与商家之间缺乏直接的信任基础,需要依靠好评、关注度、交易量、点赞量等作为商品或服务好坏优劣的评价依据。这种单向性的评价模式,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家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,但也存在某些造假的空间,有商家就利用“刷单炒信”方式增加信用指数,迷惑用户,实现流量变现。
可以说,“刷单炒信”是流量时代的“毒瘤”。第一、“刷单炒信”违背了最起码的市场原则、社会公德,会激发商家之间的不正当竞争,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。第二、商家无视法律法规肆意妄为,严重损害了平台信誉。长此以往,用户也会对平台产生不信任感,减少甚至彻底抛弃平台消费。第三、“刷单炒信”纵容了以次充好伪劣商品的存在,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所购商品的基本判断,欺骗误导消费者。
从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一系列案例来看,刷单炒信”已经形成了网络黑灰产业,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股歪风邪气,维护正常市场秩序。
治理“刷单炒信”,离不开平台履职。平台必须明白,自身承担着监管商家、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责,不应被流量收益迷惑,而应站在自身长远利益和声誉的角度,主动拒绝“刷单炒信”、严查平台入驻商家有关行为。
对于快递公司来说,必须“看好自己的门,管好自己的人”,把好快递业务核验关,不能做不法刷单的“帮凶”,抵制“寄空包”行为。
“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”。“刷单炒信”手法不断变异,也需监管部门及时出手。一方面,要根据举报线索顺藤摸瓜,查处违法推广运营的公司,捣毁组织有偿刷单的窝点。另一方面,对涉嫌委托“炒信”的商户,也要立案调查,以正视听,给消费者负责任的交代。依法打击,严厉惩治,才能维护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。
人无信不立,业无信不兴。商户必须明白,外界口碑是由内在品质决定的。搞歪门邪道,玩虚假繁荣,不可能有好结果;苦练内功,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,辅以正当合法营销,才能真正吸引并留住消费者。无数事例表明,诚信是经营之本,勿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”。
作为消费者,在网络购物时也要货比三家,不要轻易受到“低价高销量”的虚假引诱。多看已成交的评论,慎重而不盲目地作出购买商品、数量的选择。
维护诚信、健康、有序的消费环境,关乎所有人的切身利益。抵制刷单造假,人人有责。